Saturday 1 December 2012

那些老电影- <八两金>



好多年前看<八两金>,印象最深刻的是片尾洪金宝在岸边一边快步地走,一边紧紧盯着张艾嘉的船,目送她离开。
齐豫的歌声在这个时候响起,悠悠地唱着"姐儿头上戴着杜鹃花 呀..."
两个主角都没有说话,只是隔着江河遥遥相望,浅浅微笑,可是那样的感情却仿佛已经深刻得一辈子不忘。
这一个片段,是我心目中的经典电影场面。

多年之后重看,看到的情更多了。
年少时不甘屈服于命运,一声不响跑到美国闯荡。坐船离乡途中把所有祖国证件丢进海里,誓愿永远不回来了。
16年过去,他才发现家乡是他最深刻的情感所在。在异乡十多年,他最牵挂的却是离家前夕把妹妹骂哭的那件往事。在美国的日子却如一片空白,什么也没留下。除了挣钱就呆在唐人街里混日子,英文没长进多少,对陌生土地的归属感也没有发生。于是回乡时身上戴着的八两金是最重要的依据。
那是"金山客"衣锦还乡的道具,是他的尊严。
回到家乡后重遇儿时玩伴的表妹。那个从前多嘴粗鲁的表妹已长成女人,正满心欢喜地待嫁到金山。
他回来,她却将要过去。

他曾对着表妹戏言自己不但没有结过婚,连亲吻也没试过。而两人在戏里就算产生了感情也始终没有任何亲密接触,最直接的表达就是常常在人群中搜寻对方的眼睛。看见了,就懂得了。
老人家说只要屋外的红棉花掉光了,春天就来了。表妹的未婚夫就会前来迎娶。
于是他拾起一片片凋落的红花,爬到树上把红花再度挂上。
这个片段很短,但留在我心中很久。
情意不一定说给你听,也不一定会让你看到,但为了你而做傻事的时刻,是最真切的。

现代人或许不相信,30多岁的人还会那么纯情。讯息传递快捷方便的时代里,那么含蓄的感情也很陌生了。
可是那些隐藏在小事中的情,是最隽永的。
所以最后他把八两金都做成首饰送给她的时候,我们知道那对于他来说是多么深厚的感情表白。
所以在船已渐渐走远时张艾嘉拿起"八两金首饰",蓦然回首,竟看见那人就站在岸边微笑道别,我们也一样震慑而感动了。

电影最后他目送着表妹的船越来越远,航向他也曾经梦想有更好生活的国度。他停在岸边,看见一艘破旧的龙船。
船已残旧,他还可以远航吗?可是留在原地,他又会甘心吗?
无边的江水不说话,游子的心永恒惆怅。

Sunday 11 November 2012

失踪


那是一场漫长的寻觅。寻找那个命中的另一半。

年少时憧憬长大后实现美梦,懂事后希望下一次是真爱,青春不再后每年都许愿祈求“下一次”会尽快出现。

找啊找,凝视每一个可能的身影,累积了一个叠一个的失望。

如果始终不出现,还真的是束手无策啊。


Friday 5 October 2012

平凡人的尊严

每次经过woodlands地铁站都会看到好几个老人或伤残人士在不同的角落兜售纸巾,其中有一个坐轮椅的男人特别让我印象深刻
他大概四五十岁的年纪,没有了右腿。坐在轮椅上日复一日地在商场出口不远处,看着人潮来来往往,等着有人来买下纸巾。

和别的卖纸巾的人一样,他的脸上有掩盖不住的疲惫,但他的神情却是平和的,没有一般贫困者的悲凉。
他是乐天知命的吧,我想。
他的轮椅旁常见一个小女孩站着陪伴,帮他手握着纸巾或者和他谈笑
小女孩是男人的女儿吗?
这个小女孩同样让我打从心里喜欢,在这样的情况下,她没有一丝窘迫或嫌弃,只是全心全意地陪着男人,一起寄望着多一点点的收入。
一老一少,一坐一站,珍惜着可以一起共度的时光。


还有些时候,我看到更令我惊奇的画面:两三个小孩围在男人的轮椅旁,年纪相仿但肤色不同,几个小瓜就在那叽叽喳喳、嘻嘻哈哈的,男人也参与他们的话题,大人小孩都谈得尽兴,相处亲昵自然如家人。我心底的好奇越来越重,小女孩可能是男人的女儿,但其他那些不同种族的孩子是谁呢?
女孩的朋友?男人助养的孩子?

我有了想访问他们的念头,想知道他们的故事。我相信那会是一个平凡人不平凡的故事。

每隔一段日子我会向他们买纸巾,即使我递上的钱那么微薄,但男人或女孩都会真诚地说一句“谢谢”。那句“谢谢”有一种乐观积极生活的力量。在我的眼中,他们比很多衣着光鲜亮丽的人都活得更有尊严。

命运也许没有优待他们,但他们却优雅地示范了如何活得实在、活得骄傲。



Sunday 30 September 2012

我的中秋



中秋。从童年到在,好多关于中秋的特别回

候的中秋,一定有灯和蜡有一群玩伴。那候住在附近的几家人都有年相仿的小孩,我每到中秋就会到彼此的家中去吃喝玩,一起提灯点蜡。大人就会坐在外聊天,小孩一努力地点起一排排的蜡,一小心翼翼地守。每当有吹过,我们就会发出惨叫声,着急地以手或身体护着已经点亮的蜡烛。大家在兵慌马乱中仍要齐心完成中秋节最重要的仪式。

把纸灯笼点亮是另一个不简单的任务。很脆弱,点上蜡烛时会尔碰到火光。那些痛感有点可怕,可是烛光透过灯笼映出的光,实在太美。直到如今,虽然灯笼的式样多变新潮,但我还是觉得几毛钱一个的纸灯笼是中秋节里最美的风景。

不知道是哪一年开始,中秋节时一起庆祝的玩伴越来越少,一些邻居搬走了,一些玩伴不再过来找我们一起玩。长大一点之后,似乎就有了一些莫名的尴尬,不再敢毫不顾虑地呼朋唤友,瞎混在一起。于是只剩下我和弟弟在自己家的院子里玩蜡烛,慢慢的,当我们懂得了点过的蜡烛留下的蜡有多么难清理的时候,我们也不再玩了。

然后隔了几年,姑姑和表弟在我们的家住了下来,在新加坡工作的姑丈每逢佳节一定回来,给我们煮丰盛的晚餐。那时候总对那一道道的美味佳肴充满期待,因为很难得可以在自己的家吃得那么丰富,媲美外面的餐馆。

吃完晚餐,姑姑和姑丈又会开始张罗拜月光的物品,把一张桌子搬到院子里,摆上月饼、柚子、燕菜糕、瓜子、花生等等。然后一些街坊朋友会过来一起赏月吃月饼,大人们会在院子里聊天,我和弟弟通常都是坐了一下就拿着月饼到屋里看电视。虽然那时也没有和家人一起聊天赏月,但在屋子里听到大人们在外的说话声,其实已经觉得幸福。

这样的中秋节过了几年,然后姑丈渐渐很少回来,直到有一年的中秋节他也没回来了。那一年的中秋节来临之前,姑丈突然找我,把一盒月饼交给我,让我帮他带回吉隆坡。临走时他有点悲恨地说了一句:“很可怜的啊,大日子却不能回家团聚......”我听了心里一阵酸楚,不知如何应对。

听家人提过姑丈那些死性不改的陋习给姑姑带来的心死,我完全支持姑姑不再让姑丈回家的决定。只是每当想起那些年姑丈趁我也回到吉隆坡时为我煮过的佳肴、姑姑和姑丈一起煮菜时的笑语、姑丈说过的那一句话,心里就像有些东西不见了。

八年前的中秋最特别,因的恋人陪伴着体验了我家的庆祝方式。那年姑丈在,所以我们还是有在院子里摆了好多食物邀请邻居朋友前来一起吃喝。家里一样热闹,不同的只是我的身边多了一个他。记得他说他的家从来没有这样庆祝中秋节,而我当时没听出到底他这句话是赞叹还是不屑。后来想起才慢慢愿意承认,其实当时的感情已经褪色,他和我共度的那个中秋节也没有真的开心享受。只是当时我欺骗自己故意视而不见。



那是我和他一起庆祝的唯一一次中秋节。大概一个多月后,他就从我的生命中离席了。

开始在德惠中学工作后,每年的中秋节就有了特别的任务。我们部门为全校师生筹办中秋晚会,大家不分种族地前来一起赏月相聚,吃喝玩乐。于是好几年临近中秋节时都忙得身心俱疲,可是因为沈老师的坚持和热诚,总让我们可以心甘情愿地忙完一年又一年。

去年沈老师退休了之后,学校就停办了中秋晚会。少了这项一年一度的任务本来也不觉得什么缺失,可是今年重新再办,我忽然有了不同的感悟。今年的规模变小了,出席的同事也不像往年那样踊跃,我才突然发现过去这样的庆祝晚会有多么珍贵。

近几年的中秋节已无法回家庆祝,所以其实能在学校和同事一起庆祝也是一件好事。今年的庆祝会在明亮的圆月下进行,同事们带着自己的家人前来支持、已经毕业的学生因为过去庆祝的传统依然回来,重温团聚的情怀。这一切,就是我们办晚会的意义吧,维护一些不变的东西,为大家创造一些独特的共同记忆。

昨天中秋节的前夕,在德惠中学结识的好朋友来到我家共聚。本来计划的赏月、吃月饼到最后都没实行,但大家说话聊天很快就近半夜,才发现欢乐的时光真的过得特别快。

可以在家招待朋友总是开心的,尤其原本必须自已一人度过佳节的时候。感恩总有不同的朋友在我需要的时候相伴。

么多年来累下来中秋节的回忆,有欢乐有酸涩。但每次看到八月十五的圆月,依然会有团聚的幸福感。即使无法真的和家人朋友在一起,但可以吃着月饼喝茶,月亮依然存在,就是一件美事了。所以今年的八月十五,写下三十年来一些深刻的中秋节感觉,作为庆祝。


Tuesday 31 July 2012

世界會因我而改變

談五月天的追夢,其實已經不新鮮。但看這個短片時,還是很感動。


想起之前看《老九》音樂劇時的一句台詞:“那是我想也不敢想的夢想”。當時一聽到這句話,就被觸動了。

有的夢想太美好、太遙遠,我們沒想過可以創造奇蹟。

很多事情都是不簡單的。但只要真心喜歡,就會去堅持。

而大部份的凡人如我們,需要更多的倔強和相信,才能實現不可能的夢想。

相信“世界會因我而改變”。




Sunday 22 July 2012

很好



搬了家之后,很多人都问过我新家住得怎样。我除了简短地回答“很好”,似乎就没什么可说的了。其实我不是因为敷衍而说的不多,只是新家的“好”,实在没有办法一下子整理好,然后当面一一说清楚。

在新家住了两个月之后,许多细微的感觉和浓厚的人情累积,变成满满的感恩。

以异乡客的身份在新加坡生活了多年,一直以来租用别人的家,随时应付租金调整、换房、搬家等的状况。近几年一些朋友开始结婚置家,参观别人的家后更是百般滋味。心底默默想:在找到那个可以一起组织家庭的人之前,应该不用想要有自己的家了吧。

可是其实,不放弃梦想,就会有实现的可能。

原来不一定要找到那个男人,我还是可以拥有我的家。因为我有累积十七年友情的老朋友。一个懂得计划勇敢改变,另一个愿意配合。然后,事情就成了。

去年就一直感叹我们要30岁了,30岁啊30岁。原来30岁来临时,还真的做了一些特别的事。改变了20多岁时的状态,生命多了一些承担,却更丰盈了。

我感恩,不用等待别人来给我一个家,我就已经可以暂且安定下来了。

新家有长长的窗户,虽然不至于“落地”,但已足够让我们欣赏屋外大片风景。早晨时可以看见辽阔的蓝天白云,到了夜晚看见对面的万家灯火,偶尔还可以看到暗黑的天空中一轮明月或一点星光。晴天时阳光普照,屋内也一片明亮;雨天时丝丝雨点,打在窗上再迅速滑落。风起时满室清风,夕照时阳光在房内慢慢转移......

还有周围靠近却又各自生活着的人们,一样让我有感动。看看别户人家的居家气氛、看看屋内人们的活动,想像他们的故事;有时传来邻居的饭菜香,立刻让人想起那一道道钟爱的家常菜,真是种幸福的诱惑。

我感恩,这个新家给了我新鲜的体验,让我更珍爱生活。

搬家后不久,好事就接连发生。爸妈过来参观小住了几天,之后就是Pdgg约好齐集新家,能从kl来的都尽量抽空来了。我的30岁,就在一个热闹的午夜派对和浓厚的友情包围中来临了。30岁收到的生日礼物,那么美好,好得我差点不相信是真的。

身边的朋友们得知我有了新家都兴致勃勃,一边说要来参观一边说要送礼恭贺。有点惭愧,自己有幸拥有那么多了,怎么还要朋友破费?但是,朋友们的盛意却是不容易推却的啊。只有好好地计划安排,邀请这些诚心为自己感到高兴的朋友前来分享喜悦吧。

于是,认识了七年的大马帮姐妹们不惜远道而来,“哇哇”声地分享我新居的快乐,喝茶吃蛋糕,陪我在家度过周末的下午。

还有那些一起工作打拼的朋友们,也是热心地帮我打点欠缺的东西,等着前来见证我的新生活。

我相信,在这个房子里,还会累积更多美好的回忆。

我感恩,我的快乐因为有很多人的分享而更快乐。

发现搬家了之后,环境变了心境也跟着变了。住得距离工作地点远了,要买东西、要去图书馆都不比以前方便,可是奇怪的是,这一切不足都被坦然接受了,仿佛一切都好。

我感恩,自己有机会改变。有了改变,好像就有了变好的可能。

很好。

Monday 2 April 2012



发上 隐约透着香气

听说 那是雨林的清新

大自然的气息

就这样在身上栖息

随着每一次的呼吸

透进心里

Friday 16 March 2012


有时候  我讨厌自己的沉默

心里好像有个无底洞

把想说的 该说的 都深埋于底

也许是惩罚我一直以来该说不说

所以这一次

对你

想说

但不能说

Thursday 15 March 2012

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


几天前买了一本书,名为《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

第一次看到这句子是五月天新专辑里的一首歌名。五月天在歌里询问“有些事还不做 你的理由会是什么”,热血提醒我们别再被各种渺小理由牵制自己的脚步。

这本书给我们的,是约80个的温柔建议,让我们在依然丰盈的生命中去做些改变,不糟踏生活里一直存在却被忽略的美好。

其实书里建议的大部分都是些生活小事,但我们却常会不记得、不愿或不敢去做。简单琐事如清理衣柜冰箱、修补旧物、整理旧照片;用心感受的事诸如在黑暗中独处、观看花开的过程、展开无目的地的旅行;重拾自己与别人的情感联系如拿起笔为某人写信、陪父母散步、拜访老朋友等等,大部分都不是遥不可及的天方夜谭。大多数的平凡人,只要抓紧你还拥有的机会和时间,就有可能去实现你想改变的部分。

一页页地阅读作者提醒的人生小事,一边细细地测探自己的生命温度。有些事我已经在做,所以心中暗喜和感恩;有些事我的确知道该做但却一直拖延,希望自己真的能下定决心去执行;有些事也是曾经想过要做但却没有勇气付诸行动的,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是否就真的能够抛下那些抑制自己的理由,勇敢去实行?

书中最撼动我的一篇,是作者说“从今天开始,忘掉某个长久以来一直困扰你的人或事”。我立即想起最近困扰我的人和事。我知道最近的这些烦扰应该过不久就会解决或云淡风轻,但那么刚好在这个时刻看到这一篇,让我想起自己是否可以做些什么,让我的生活不那么被动,让我的心情可以自主。

要忘记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我们必须去做点什么,才能让一直缠绕心中的烦扰,逐渐失去威力。

作者说,我们可以写封信、打个电话,或者丢掉一些东西。也可以透过送个小礼物、做个决定,告诉某人你真正的感觉,去做任何能解决这个困扰的事。这个问题可能已经困扰你多年,或许再也不可能遇见这个人,但这些并不重要;他的反应不是重点,你的心情才是重点。下定决心不再被这件事牵绊,然后正式向它挥手告别。

“他的反应不是重点”。我想,我终于找到问题的症结了。我们不敢去做的某些事情,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害怕对方的反应。害怕他会怎么想,害怕他会怎么看自己,害怕他会给你不想要的反应。于是我们怯懦地呆在原地,心情却持续被对方左右。糟糕的是,对方却什么都不知道。

也许就在一个宁静的深夜,再次鼓起勇气告诉对方那些略嫌荒唐但真实的心情吧。也或许在另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在手机里搜出那个多年来没有删除的号码,真心地问一句“你还好吗?”,然后,带着笑意坦然入梦。

至于那些因为职责而难以抛却的困扰,就通过完成其他的生活小事来换取幸福吧。先储存改变自我的勇气,然后克服胆怯去实行,最后得到的,应该就是从容饱满的人生了。

原来要让生活的幸福感保鲜,并不是一项艰巨工程。如果我们无法义无反顾地追梦,那么就先从生活里的一些举重若轻的事情开始做吧。


遇见你     一种模糊的记忆苏醒
仿佛是前世残留的痕迹     慢慢出土现形
想抓住线索一路追寻      刺探你此生的隐情
你却淡然没入人群    只留下渐行渐远的背影
我越想看清     你越是隐形
原来      是注定  
平行

Wednesday 14 March 2012

小宇宙

放假的第一天,睡到自然醒。吃过早餐后就出门,赶赴美容院的预约。这次的预约已耽搁了两次,直到放假了才终于可以落实。
美容的地方在Bugis,距离家蛮远的。所以每次护理过后,通常都会在附近走走再回家。
首先走到观音庙去。一路上看见不少人手捧莲花,一脸殷切。庙外好几摊解签的,等着给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指点迷津。我想起在香港黄大仙庙见过的娴姐。和蔼的老人家,望着你抽中的那张粉红签纸,缓缓地说出签的含义。她听着你的问题,给你温暖的微笑,然后不疾不徐地帮你分析你的苦恼,安抚你的忧虑。这个时候,她说的其实再也无关什么神的旨意,她是一个看透世情的智者,给你关于人生的启示。
我穿过拥挤的人群点起三支香,与身旁许多的善男信女一样朝天举香。袅袅烟火弥漫,似乎人间的各种烦琐俗事终究也会烟消云散。庙的大堂内传来手摇签筒的声音,铿锵有力,不绝于耳,像一首倔强的旋律,寄托人们不灭的希望。我双手合十,默祷多年来不变的心愿,祈求观音娘娘保佑亲人朋友平安健康,幸福快乐。同时也倾诉近来的困扰,寻求一个未知力量的分担。
我不是虔诚的信徒,不吃素甚至还吃牛肉,不知道观音娘娘会否因此怪罪。可是内心深处总相信慈爱的神不会计较我们在形式上的诚意,更重要的应该是我们心怀善念的诚挚。
绕过熙熙攘攘的Bugis Street,踏进购物商场看看美丽的衣服鞋子。下午四点多,用餐的人潮还未出现,去到惯常光顾的拉面摊时发现只有我一个顾客。可惜送上的那碗札幌拉面似乎失了往日的水准,是这顿自在的下午茶时光的小小遗憾。
之后随着扶梯一层层而上,直到看见角落的那家纪伊国屋书店。城市里的书店渐渐凋零,我要趁着它们还存在,把握每一次可以探望的机会。待了一会后意犹未尽,兴致轻易说服了心中的懒散,迈开脚步再往下个心爱地点前去。
经过高尚酒店,走过国家图书馆,来到这个城市里一个珍贵的存在——书城。大概是在大学时期听导师提起新加坡有这么一栋集合各类书店的建筑物,从此这里就成了我一个人游走时的秘密基地。从以前的一家家书店去探索,到现在固定地去两个心灵充电站。
第一个基地是近几年才出现的特色小店“苏格拉底猫”,售卖独立音乐、独立杂志和书籍、各种杂货,还有各种Lomo相机及相关产品。店主经营一种生活美学,非主流但深得我心。每次一踏进店内,心灵仿佛就找到了归宿。昏黄的灯光下,悠扬的音乐轻飘着,颇有心思的陈设形成一道迷人风景。人们在小小的店内擦肩,但没有人急躁不耐,在窗边坐着的客人也都轻声细语。我最喜欢那些和纸张有关的产品,明信片、留言卡、笔记本、书签,都让我忍不住拿起一再欣赏。纸张的质感、每张卡上美丽的照片,让人想一一珍藏。如果我还有机会去实现开店的梦,“苏格拉底猫”就是我梦想的模样。

第二站是大众书局的总店。喜欢在四楼的中文部流连,看书听音乐,慢慢地发掘可以带回家的书本或唱片。找找林夕、李碧华或者几米有没有新书,看看有哪些新唱片值得收藏。这一天看到了一本名为《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的书,想起五月天的那首歌,再翻阅了一下就决定要买下细读。在偌大的书局里游逛了一段时间,抬头看见外面的景色,惊觉竟然已天色微暗。忽然像是从梦境中被拉回现实,想起自己刚才那么沉醉,还真的把烦扰的俗事都抛开了。
原来,书本、音乐、用心制作的事物、坚持经营美丽的小店,这些我依恋的一切,就是我的小宇宙。它们贴近我的心,传达我的信念,展现我喜欢的美好。我在这个小宇宙里,舒服自在,找到了我生活的态度,和尊严。日常生活让我那么疲惫无力,是因为我必须离开自己的小宇宙,走入一个不得不面对丑恶的世界。那里的一些人愚昧无知,无理取闹,他们不懂得欣赏美丽,只崇拜自我。我们却无可奈何地必须面对这样的人,尽自己的一点力量,希望可以改变他们。
我明白现实世界总是多面的,生活里的磨难是必须,因为这样才能让我们学会谦卑,学会珍惜。发现了原来自己拥有一个安心的小宇宙之后,我决心好好珍惜,这个让心灵靠岸的避风港。也许更好的是,慢慢地在自己的心里建构一个小宇宙,每当心烦意乱时,就让内心的小宇宙发挥功能吧。


Monday 5 March 2012

凋落

那一个早晨醒来,我看见了希望的形状。

天还没亮,但我的心被照亮了。生活里的那些沉重,仿佛也忽然变得轻松。

因为有了希望,很多事好像就没那么难。

两天的欣喜。第三天还为自己买一朵久违的黄色非洲菊,点缀不平凡的日子。

花刚在瓶子里栖息片刻,我就猛然发现,希望竟然已经枯萎。

像是忽然被放逐到远方边疆,我的自信、坚强、活力,失了踪。

霎时恍然失措,不明白不明白。为什么为什么。

如果注定只是一场空,可不可以就不要给我希望?

其实,真的不能埋怨什么。

由始至终只是一厢情愿。

到底为什么这次这么多心?是真的感觉深刻还是只是烦闷生活中的救生圈?

想相信自己的感觉,但它却只是错觉。


也许真的要慢慢戒掉做梦。做梦显然对我无益。它只是一次又一次地欺骗,让人以为渴望的有可能有希望。


我的希望匆匆凋零,但窗边的花倒是陪着我熬过美梦幻灭后的九天。

以前买非洲菊回家,通常五六天就会开始枯黄。但这一次的,却支撑了那么久。

也许它要告诉我,越是艰难越要坚毅吧。耐心的,倔强的,再等一下,再撑一下。

直到第十天早晨醒来,看见花芯和花瓣凋落在花瓶旁边,姿态却依然美丽。

它们是否在我还酣睡的时分轻柔飘落的呢?

一如希望悄悄降临生命里的那一个清晨,给我带来那两天的温柔。

而那温柔,始终还是凋落了。

Friday 17 February 2012

再见,美好的一页



知道Page One书店即将结束营业后,就一直怅然若失。这家书店,是我在繁忙商场里的避风港。每当我一个人在商场里漫步或等朋友到来时,我就会钻进书店的中文部,躲开外头熙攘的人们,享受宁静的空间。

还记得当初知道繁忙的商场内有这么一家书店时,是打从心底感到高兴。满室木的质感,一些书架旁醒目地画着几米的图,还有窗外赏心悦目的海景。当然更重要的是,丰富的中文书籍供人选购。

而且,Page One应该是我遇过第一家会把新书包好的书店。还记得几年前买到一本封面已经以透明纸包好的书,还以为该书原本就有那么好的质感。后来才知道,那很可能是书店保护一些书本的心意。

不过,再多的美意也抵抗不了现实利益。

爱书者不够多,于是那么一片飘溢书香的店面只好让位给其他更受大众欢迎的商店吧。

在书店结束之前,特别前去和它好好道别。书店因为清货减价而门庭若市,但当我看到一排排逐渐空洞的书架,想着再过不久这里的一切就要消失,心里就忍不住酸楚。

为什么我喜爱的事物都慢慢地从这个城市消失?

前一阵子因为要找某些唱片专辑而开始去搜寻唱片店,然后猛然发现,专门售卖音乐专辑的店铺还真是乏善可陈啊。印象中的那些唱片店,不知在何年何日默默地终结,再也找不到了。

现代人对于实质的唱片不再有情感,因为不占位的mp3更经济方便。对于书本更是兴趣缺缺,电脑的世界那么精彩,又还有多少人有耐性捧着书本来读?

想起港剧《天与地》里的一段经典对白,大意是说现代人除了钱之外,已经不太懂得分辨是非黑白。大家被现实环境训练得盲目又麻木,只会一味跟随世俗的价值,追崇庸俗的潮流。

我不敢说喜欢音乐和书本就不庸俗,但我总觉得,在我们的城市中心,除了一家家重复又重复出现的连锁服装店、科技产品销售商、食阁餐馆,如果还能容纳一些用心经营的书店和唱片店,那应该是更美丽的事情。

总有一些事物,是需要我们用感情去守护的。这些事物不一定能带给我们什么实质的收获和利益,但却是内心一块纯净的土地,还未崩坏的地方。

只是现实的浪潮总是迅速地把不合时宜的事物淹没,张牙舞爪,嚣张跋扈。只留下错愕的我们,看着逐渐面目苍白的城市。

再见了,Page One。再见了,这个城市里曾经拥有的美好。